好在,总有敏锐的学术研究能捕捉到时代渐变的信息。在最新出版的2015年6月期《金融论坛》中,就有一篇名为《金融+与价值观安全》的文章,该文犀利地提出了“金融+”这个概念,并深刻剖析了它对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核心利益的重要作用。在我看来,“金融+”是跳出市场、站在宏观角度理解市场变化的一个特殊视角,立意新颖,又意味深长。所谓“金融+”,是一种在科技加速进化、时代多元发展、社会复杂裂变、经济深度转型、业态广度糅合共同刺激下生成的新金融生态,这种生态环境不仅深刻引领了国家社会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还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金融行业本身的发展方向和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特征。在透过“金融+”思考市场变化前,我们首先需要对“金融+”本身有个切实理解。
表面上看,“金融+”似乎是由当下大热的“互联网+”发散思维而来;但摒弃“时尚词汇”的噱头,追根溯源来看,“金融+”比“互联网+”更重要。原因有四:第一,“金融+”的作用机制更直接。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金融则是资源配置手段,任何技术手段的实现和功能扩展,都是以金融调配资源来得以实现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而金融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第二,“金融+”层次内涵更丰富。“互联网+”代表着科学技术和实体行业的深度融合,而“金融+”可以支持并引导这种产业科技化的趋势。更重要的是,现代化金融企业本身就是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流和商流融会贯通的核心节点,在促进科技应用、大数据挖掘、产业升级、竞争力培育等方面具有层次丰富的先天优势。
第三,“金融+”革新功效更深刻。“互联网+”总是给人一种时代先锋的印象,而金融更像是“传统行业”,这实际上是一种肤浅的误解。一切革新的核心是利益,人们的时尚口味是易变的,而利益关切是永存的。这个时代,最能影响利益生成和利益分配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金融,金融才是革新的真正引擎。举个简单的例子,“宝宝热”应该算是互联网金融的代表现象,而今年以来,已经很少有人在讨论各种“宝宝”,人们更关心的是股市这个传统市场,因为利益才是一切注意力的核心。
第四,“金融+”创造能力更持久。毫无疑问,互联网是当前最具创造力的行业,但很难说未来也是如此,但无论在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还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或其他时代,金融对创新、创业的影响都是根本性的。金融的支持加速了创造力影响积聚的过程,金融的甄别抑制了脱离现实需要的盲目创造,金融的引导保障了个体创造的长期利益共享,金融的价值取向则影响了创造力改变经济社会的方向。
值得强调的是,在我看来,“金融+”不仅比“互联网+”更重要,对中国而言也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向外看,全球利益博弈更趋复杂,地缘政治动荡日渐激烈,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更广泛地表现在低政治领域,中国顺势而为推出了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家经略,这些经略的践行需要金融突破传统本位,从引导博弈走向、破局周边困境、维护国家安全等更高层面和更广维度来运筹帷幄。另一方面,向内看,经济减速和结构转型成为新常态,三期叠加压力不容小觑,创新创业潜力急待爆发,宏观微观利益需要协调,时代渐变中的难题需要金融来发挥“牛鼻子”作用,用自身的功能拓展、外延扩散和活力培育来推动改革深化,统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引导社会经济发生有利于民族崛起的新变化。
更深层次看,“金融+”不仅势在必然,而且也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源动力。第一,“金融+”通过“加法+减法”加速新陈代谢。对新兴行业和微观福利做加法,对落后元素和过多干预做减法,金融正强化市场的主导力量。第二,“金融+”通过“合流+分流”优化社会分工。促进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融合,引导产业链细化分工,金融正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第三,“金融+”通过“孵化+激化”引领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意的种子,做大资本市场提升全民创业和中概回归的激励,金融正成为激活潜力的关键力量。第四,“金融+”通过“包容+整合”统筹全局利益。发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整合分散化的社会资源和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金融正积聚做大做强宏微观中国利益的时代力量。
最后,让我们从“金融+”回望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大格局下的发展“源动力”,“金融+”一方面主导了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奠定了中国金融市场做大做强、包容并蓄、活力提升的时代基调。换句话说,“金融+”这种金融生态的形成,势必会伴随着资本市场包容体量的扩大、机制改革的加速、对外开放的深化、市场弹性的强化和利益分享的优化,而这些,都是长期牛市的决定性根基。
总之,时代呼唤“金融+”,“金融+”提升发展源动力。“金融+”是时代主题,是大势所趋,而资本市场的中长期繁荣,将与“金融+”伴生共随,任何利益驱动下的市场波动都难以改变时代潮流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