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韩国新闻 » 创业资讯 » 正文

支持创新创业 不只是为了就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9  来源:晨光日报  浏览次数:2305
核心提示:  2017年全国双创周正在举行,此次活动在上海设有主会场。双创一词指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然而,对于双创不少人依然存在不
   2017年全国“双创周”正在举行,此次活动在上海设有主会场。双创一词指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然而,对于双创不少人依然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比如,有人认为,政府鼓励创业是为了应对失业,通过创造新的企业来增添岗位;还有人提出,鼓励创业是独立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的第三种经济调控手段,但可能加重通货膨胀。
  这两种说法都太过片面和绝对。鼓励创业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也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但政府对双创的支持绝非是权宜之策,而是长久之计。从整体的实际效果来看,双创蓬勃兴起,催生了众多市场新生力量,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得益于双创效应激发出来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年上半年我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到291万家,同比增长了11.1%。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双创活动呈现明显的个性化、小规模化、分散化、渐进性特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一系列新型模式应运而生。人们熟悉的共享单车、知识经济、外卖团购等得到了长足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双创还引领产业朝着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使得“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落地脚步加快。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双创集聚,以市场化机制充分促进多元化供给与多样化需求更好对接。过去,商店通常根据商品需求量来进货并分配货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只会考虑受众面广的产品,导致一些小众需求无法满足。如今,互联网发展使得物理局限大大降低,传统生产型企业打破以渠道为核心、生产单一化产品的模式,全力聚焦于生产“极致”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与产品开始出现,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已现端倪,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得以开辟。
  尽管如此,仍有人质疑相关政策对双创的支持尺度,认为投入过多,过犹不及;在激励创新的同时,有可能助长扎堆创业。确实,在一些地方,各式创业空间蜂拥而起,大学生创业项目千奇百怪,模仿型、生存型创业现象有所增加,跟风者众、创新者少,缺少盈利模式且同质化竞争加剧。
  创业非儿戏,既不能仅依靠眼前得失判断正误,也不能简单凭感性喜恶决定方向。只有将个人想法和社会刚需有机融合,才可能开发出真正有益于社会、顺应时代潮流的项目。目前最火的莫过于“共享经济”的话题了,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床位、共享充电宝纷纷出炉,每个共享项目竞争者众多,但同质化严重。最终,共享单车因为与城市短时出行的刚需结合,受到市场优待,其他项目则大多“昙花一现”。即便如此,经历各色“单车大战”,共享单车市场其实也正面临新一轮洗牌。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不论创新还是创业都存在很大风险,会有许多失败者。这属于正常现象,应该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创业创新精神的核心是试错,在“错”中试出“对”,进而寻求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试错是社会发展经验积累的有效途径。真正沉淀下来的就会是经受住市场考验的创新产品、创新企业。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科技进步不会停止,社会进步需要新点子和新商业。从这个角度看,双创永远不会过热。推进双创是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政府要扮好“后台服务器”的角色。要主动转变自身职能,因时、因势地适应变化;要强调创新为本、高端引领,由创新驱动创业并最终促进创新发展,最终落脚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通过共同努力,让集“众智”的创新创业真正成为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的源泉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韩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韩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官方认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浙ICP备16013698号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