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韩国新闻 » 创业资讯 » 正文

让"光明"的梦想落地生根:80后女博士的创业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0  来源:新浪新闻  浏览次数:224
核心提示:王曌向记者介绍其所获专利情况。聂晨静 摄 2017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二,这是王曌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区度过
 kcrea.cc/file/upload/201702/10/13-17-22-96-1.jpg" alt="王曌向记者介绍其所获专利情况。聂晨静 摄" data-mcestyle="border: #000000 0px solid;" data-mcesrc="http://www.kcrea.cc/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09/1120434730_14865991929691n.jpg" data-mceselected="1" data-link="" />
王曌向记者介绍其所获专利情况。聂晨静 摄
    2017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二,这是王曌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区度过的第六个春节。六年前,哈 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博士毕业的她,“带着铺盖”毅然南下加入创业大军。“我特别喜欢挑战,一件事情如果不是我踮起脚才能够着的,我就不太愿意去做。”
  科技园区的五层红楼里,王曌清晰利落地介绍一款由她主导研发的用于白内障治疗手术的“普诺明A1-UV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这是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性高端可折叠人工晶体,打破了国际垄断,数十万患者因此重见光明。”
  Toric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如今身为技术总监的王曌,对于拥有多项专利的高科技眼科产品侃侃而谈。而在2011年,她所加入的还是一个算进保洁员才只有7人的初创型公司。
  选择创业 为梦想放手一搏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代表民族品牌的眼科医疗产品,创始人兼董事长解江冰是一位海归博士,中组部“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
技术人员在密闭实验室内对眼科产品进行超声波清洗。聂晨静 摄ink="" />技术人员在密闭实验室内对眼科产品进行超声波清洗。聂晨静 摄
  王曌清楚地记着一个日子:2010年11月4日。那天她去面试,解江冰的一段话深深打动了她:“人眼就是一个光学系统,有关眼科的产品都跟光学设计有关。而在国内外眼科领域,却非常缺乏光学出身的研究者。”
  “未来你设计的产品将会植入千万个眼科患者的眼内,无数人的重见光明足以证明你的价值。”这句话点燃了王曌心中隐藏的梦想的火苗。顶着质疑和压 力,她放弃了京沪等地航天研究所及知名高校的“offer”。她想:如果能把自己在光学工程专业所学知识应用到眼科领域,那么或许能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些不 一样的东西。
  这个外表看起来文静的南方姑娘,骨子里有一股不安现状的闯劲和心念如笃的韧劲。毕业季,她不满于象牙塔之沉闷,不想过那种“一眼望到底的生活”,明知创业有风险,偏选择背水一战。王曌觉得,这是一部分创业80后同龄人所共有的价值观。
  快速成长 与企业一路前行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进一批人才,有时就能盘活一个企业。解江冰表示,对于创新型民营中小企而言,最需要人才,也最能让人才发挥真正的作用。
  在爱博诺德近六年,王曌全身心投入系列人工晶体的光学设计工程研发,设计出多款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性能眼科产品。她提出的“高次非球面人工晶状 体”、“后凸面形三点稳固式结构”、“边缘等厚”和“0色差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等设计概念,使国产人工晶体比国外同类产品更趋完美。
  王曌已独立或联合申请各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0余篇,其中PCT国际发明专利2篇。如此高频高质的创新,是她从未设想过的。从一名普通研发人员,到技术总监;从高校的女博士,到硕果累累的80后创业者,国家支持“双创”的良好环境,让王曌与她所在公司一起迅速成长。
  据解江冰介绍,第一代产品普诺明A1-UV人工晶体上市三年来,销量已达13万片左右,而公司完成三轮融资后预计2019年上市。“创业型公 司,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如今,王曌带领一支十余人的研发团队,向着更高目标前进。在不断产品创新过程中,她的个人获得 感也越来越强。
  曾作为项目负责人跟台手术辛苦一上午累至低血糖,也曾为新产品的临床实验忐忑而整夜不眠。创业工作挑战与成就并存,而这正是王曌感受的人生意义。“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第一次植入人眼,患者术后第二天视力恢复,我觉得真的是太有成就感了!”
  高视野、广平台 让人才留下来
  如果说,是80后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梦想,让王曌选择了放手一搏南下创业;那么,北京昌平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土壤,则将她留在了这里。
王曌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陈丽 摄ink="" />
王曌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
  2015年,王曌通过北京市双高人才引进政策正式落户北京。这一年,她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昌平区十大优秀青 年”,成为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第一批专家陪审员。2016年,昌平区政府更将她推荐为年度“北京榜样”。一系列的资源和机会,让王曌感慨:“高视野、开阔 的条件对我自身的成长,帮助特别大”。
  作为更原始的创业者,“海归”解江冰也由衷赞叹国内创业环境“比国外更好”。他表示,将公司厂址选在中关村昌平园,是由于昌平注重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上下游互补效应显现,加上园区的房屋补贴和人才政策,让这里成为潜心科研的好地方。
  创业之初,王曌曾暗下决心:加入这家公司,它很好我也跟着好,它不好大不了我重新开始。从最初的7人,到如今的150余名同事和两栋投建的新厂房,人生的这场踮起脚尖触碰的梦想,已落地生根。
 
 
[ 韩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韩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官方认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浙ICP备16013698号
       
网站客服